• <meter id="bs3ob"><delect id="bs3ob"></delect></meter>
    <small id="bs3ob"><menu id="bs3ob"></menu></small>
    
    
  • <code id="bs3ob"><strong id="bs3ob"></strong></code>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我來打卡永慶坊

    來源:無線淮安時間:2022-09-26分享

    當“90后”長板愛好者黎建鵬走進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永慶坊,立馬被這里的獨特風情吸引。

    腳下是麻石路,抬頭是青磚房、滿洲窗,身旁是潮流小店,耳邊是粵曲悠揚。在這方天地,隨處逛逛,都能感受到新舊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視察時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近些年來,正是這種精雕細琢的“繡花”功夫,讓以永慶坊為標志的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留住了文化底蘊,留住了老廣們的鄉愁,煥發出新的活力,搖身變為文化新地標,成為大家了解廣州歷史和嶺南文化的一扇窗口。

    具有嶺南建筑風格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已成為永慶坊內的熱門打卡地。

    在創新中傳承

    激發非遺文化新活力

    “三雕一彩一繡”展館位于永慶坊正門入口不遠處。館內,廣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譚廣輝正在專注地創作廣彩,不時有年輕人走進來欣賞展覽架上炫彩華麗的廣彩瓷器。

    這里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的其中一站。

    “我跟總書記介紹,這個是廣彩,在我們廣州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一直都是廣州重要的對外商品之一?!被貞浧?018年10月的場景,譚廣輝難掩激動。當時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廣彩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譚廣輝在“三雕一彩一繡”展館中創作廣彩。

    近幾年,譚廣輝不斷探索廣彩跨界合作,讓文化傳承更有生命力。他與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廣彩的新生力量,并開展“非遺進校園”,讓中小學生近距離接觸廣彩、了解廣彩,在心中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如今,廣州首條非遺主題街區(永慶坊)隨處可見非遺工作室和非遺文創店。走進工作室,游客可自行體驗廣彩、廣繡等非遺文化的制作技藝,也可買走自己喜愛的文創產品。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臺每天都有粵劇上演,更有數字展館讓游客線上了解粵劇文化,越來越多的創新手段在豐富著非遺文化的傳承方式。

    游客在粵劇藝術博物館體驗粵劇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95后”西關小伙選擇回“家”開店

    中午時分,湯智豪正在自己的創意料理店中忙碌,為下午的營業準備食材。在恩寧路開餐廳是他從小到大的夢想。

    “我小時候就住在對面”,湯智豪指了指不遠處的騎樓。在騎樓群和西關美食文化中長大,他一直想要在這里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我很喜歡騎樓”。不過湯智豪在十幾歲時搬離了恩寧路。

    湯智豪從小在西關長大,十分喜歡騎樓。

    2021年,當他回到這里,為開餐廳的夢想尋找合適的落腳點時發現,整個街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耙郧岸际且恍┖芘f的樓。但經過改造之后,這里既保留了傳統的建筑文化,也帶有了很多新的潮流元素在里面,已經變成了年輕人的聚集地?!?/span>

    湯智豪租下了沿街的一棟騎樓,并在保留主體結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裝修。如今,推開料理店的門,店內整體是灰白簡約的現代風格,時尚感十足。

    但比起做生意,湯智豪更想要做“領頭羊”。他希望能帶動更多的餐飲店入駐恩寧路,將西關美食、西關味道重新帶回大家的視野。

    守護城市文脈

    成為有溫度的歷史文化街區

    即便是工作日,永慶坊中來來往往的游人也不斷。

    走在街巷中,廣州市荔灣區住房建設和園林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看起來與普通游客無異。但不同的是,他對這里的一磚一瓦都無比熟悉。他是永慶坊微改造項目的親歷者和參與者。

    江偉輝是永慶坊微改造項目的親歷者和參與者。

    作為廣州市歷史文化街區的首個“微改造”試點,永慶坊如何推進建設?江偉輝表示,“修舊如舊”“建新如故”是貫穿改造全過程的理念。改造團隊使用“繡花”功夫對城市肌理進行嚴格保護,盡量原汁原味地保留嶺南建筑的傳統構件和傳統工藝。

    永慶坊的建筑得到了修葺與保護,同時也增添了很多非遺和潮流文化元素。

    保留永慶坊的建筑物質空間形態僅是其中的一部分,為了留住真正的城市歷史文脈,永慶坊至今還留有十幾戶原住民。在江偉輝看來,老西關居民的生活狀態、生活故事才是真正有溫度的歷史?!皩τ谖覀冞@個歷史文化街區來說,才能夠真正被叫做‘見人見物見生活’,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文化街區?!?/span>

    千年文化,歷久彌新。改造后的永慶坊正在不斷彰顯著嶺南文化的生命力與活力。

    出 品:南方網 粵學習客戶端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7   蘇ICP備08021212號

    蘇新網備2012061號   蘇B2-20140474   公安部備案號:32080202000116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012637號

    Copyright (C) 2012-2019 habc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淮安市廣播電視臺(集團)版權所有

    色视频在线观看

  • <meter id="bs3ob"><delect id="bs3ob"></delect></meter>
    <small id="bs3ob"><menu id="bs3ob"></menu></small>
    
    
  • <code id="bs3ob"><strong id="bs3ob"></strong></code>